时光荏苒,我与企业携手走过的岁月,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花卷,每一笔、每一划都镌刻着成长的痕迹。二十五年间,我从车间一名学徒工,到起重工技师,到管理人员,再到现在的业务主管,我亲身体验了付出的辛酸与收获的喜悦,也亲眼见证了企业的起起落落。这段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历程,让我深刻体会到: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如同生命体般的共生共荣。唯有个人成长节奏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同频共振,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共创。
初入车间,砂型铸造扬起的漫天灰尘在空气中弥漫,炼钢炉冒出的滚滚黑烟在车间顶部盘旋,通风机的嗡鸣声不断,面对热浪翻滚、钢花四溅我却斗志昂扬、激情满满,凭借不服输的性格,以最短的时间学成出徒,工作三年第一次有资格参加公司起重工技术比武,就以绝对的优势获得第一名,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技师,并连续五年蝉联。手捧冠军的奖状,我深知:成绩是自己努力收获的,机会却是公司提供的。那一刻,我下定决心,将在这里挥洒汗水,追逐心中的梦想。
2008年,受经济危机影响,企业面临订单锐减、资金链紧张的困境,公司宣布破产改制、全员降薪共渡难关,同时也为不愿留下的职工提供了集团其他单位的岗位。让我感动的是:在这紧要关头,绝大多数员工选择留下与企业并肩作战。这次危机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:企业不是抽象的法人实体,而是由一个个职工组成的生命共同体。生死存亡时刻,企业没有抛弃我们,此刻,我对自己的将来有了重新的定位,我要尽我所能,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。工作之余,我开始学习普通话、写作、摄影、管理等更广泛的知识,并充分发掘自己的文体特长,积极参加演讲比赛、乒乓球、羽毛球比赛,并毛遂自荐,协助工会组织各类文艺演出,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通过了公司政工部编辑的公开招聘,成为了一名管理人员。为了尽快适应岗位,我夜以继日地学习宣传、工会等知识,从最初简单的宣传稿件,到构思精巧、内容完善的工作汇报、活动方案,从最初的工会、宣传,到纪检、女工、共青团、计生、信访,随着涉及的工作越来越广泛,我在不断的学习、进步中,逐渐完成了从“打工思维”到“主人翁意识”的认知升级。
疫情三年,我的企业如一座坚固的堡垒,将我们稳稳护在身后,用温暖与担当,编织出一张抵御风雨的安全网,与职工彼此温暖,相互支撑,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付出,书写了一段风雨同舟、共克时艰的动人篇章。2023年底,我的企业因受煤炭形势持续下行的影响,长期举债经营,历史包袱沉重,产业规划布局难以保留全部员工,无奈之下不得不断臂求生。能源集团想方设法、最大限度减轻改革给我们干部职工带来的短暂阵痛,在各单位人员饱和的情况下,积极协调各二级矿业集团给我们提供八千余个岗位,确保每一名职工不下岗,这便是国企的担当。
回望这段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旅程,最珍贵的收获是在应对挑战过程中积累的智慧与坚韧。企业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,个人成长也必然伴随困惑与挫折。作为管理者,我既是企业发展的参与者,也是员工成长的见证者,这种双重角色让我深刻理解: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最高境界,是在各种磨砺中彼此成就的共生共长。
因为工作的需要,我放弃了到其他单位发展的机会,选择了留下与企业携手共进。留守任务繁重而紧迫,面对一个个难题,我与同事们始终保持昂扬斗志,坚定必胜信心,通力协作,逐个攻破。我们深知: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企业与个人的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相连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职工的努力,而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平台。那些能够建立认知同频、能力共振、价值共生机制的组织与个人,将不仅能在变革浪潮中屹立不倒,还能携手创造出超越预期的精彩。
我的工作生涯仍在继续,公司的故事还在书写。我与企业共成长,这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欢乐的旅程,也是一场梦想与现实的交织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